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流感防治

流行性感冒(流感)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  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
 

病原:

  流感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它的基因组是分节段的(甲,乙型毒株含8个节段,而丙型仅含7个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单链,负链的RNA。甲,乙型毒株基因组至少分别编码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流感病毒,尤其人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能经常不断的发生点突变,导致其编码的HA蛋白分子上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造成其抗原性经常不断的发生漂移,每次抗原性漂移常带来不同程度的流感流行。
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把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序号(指采样时标本号)/分离年代(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马/黑龙江/1/98(H3N8)。但写宿主时须注意以下三点:如宿主是人就不必写出,如A/京科/1/68(H3N2);如宿主为非生命物质就得写出非生命物质名称,如湖水等;从动物中首次分离到或分离到新类型的流感病毒,在第一篇文章中宿主名称须写出拉丁双字分类和通俗名称,而后文章中只写种的共同名称既可,如针尾鸭,在第一篇文章中写Anas acufa(Pintail duck), 而后写Duck就可以了 。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的相同,但无亚型划分。如    B/京科/26/58,C/猪/京科/32/81 。
基因重配株命名法:需在毒株名称后面加上一个“R”(Reassortment) 字,如A/津防/78/77(H)-京科/1/68(N2)•R, 表明重配株的H来A/津防/78/77,而N来自A/京科/1/68毒株。同时还规定,H来源写在前,N来源写在后。  

临床表现:

  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毒株,人群年龄,生理状态,既往史不同而异,可表现出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
     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患者。
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3—4天开始恢复,而且恢复彻底,如有并发症恢复期就延长。死亡的多为老弱、带慢性病和体弱的婴幼儿。
  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毒株,人群年龄,生理状态,既往史不同而异,可表现出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
     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患者。
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3—4天开始恢复,而且恢复彻底,如有并发症恢复期就延长。死亡的多为老弱、带慢性病和体弱的婴幼儿。


诊断标准:

   流感流行期间,单纯型流感的诊断并不难。因为大多数病人的临床比较典型,又有流感流行病学情况及密切接触史供参考。然而,流感流行初期或流行间歇期,单纯型流感和轻型流感的诊断并不容易。因为流感的临床并无特异性,与许多急性发热伴有呼吸道炎症的疾病相类似,如易误诊为普通感冒等。故确诊往往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一) 常规实验诊断
1  病毒分离与鉴定    用棉花拭子采集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漱液,接种9-11日龄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分别收尿囊液和羊水,测红细胞凝集活性,如具有活性,可用当前人群中流行的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乙型毒株的抗血清,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 进行鉴定。如分离物红细胞凝集活性均不被鉴定血清所抑制,则应考虑它可能为新亚型流感病毒或丙型流感病毒。如果分离物来自3岁以下儿童可先用丙型流感病毒抗血清鉴定之,如来自3岁以上患者就得用火箭电泳或免疫荧光或ELISA或型特异的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型鉴定;如不具有血凝活性,应将所收获的标本混合后,按同法盲传一代,如再查不到HA活性则弃之。
由于当前刚从人群中分离出的甲型流感病毒具有“O”相特性,用鸡胚难分离到并鸡红细胞不发生凝集,故对它们分离时最好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  cells), 或鸡胚与MDCK细胞并用,查HA活性时用豚鼠或人的“O”型红细胞。
2  血清学    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查患者急性期(采集于发病后头3天)和恢复期(采集于发病后2-4周)血清,如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即可确诊。
测定抗原为当前人群中流行的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乙型毒株。常用的测定方法为:红细胞凝集抑制测定;细胞系统上微量中和试验和单扩溶血测定。
(二) 快速诊断法
由于流感潜伏期短,恢复快,测IgM抗体结果不够理想。因此,通过血清抗体测定来达到快速诊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直接从患者采集的标本中测定病毒颗粒或病毒特异的蛋白亚单位或核酸。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Directigen Flu A 和RT-PCR法。
(三) 群体快速诊断
  这种情况在处理疫情时常遇到,主要是通过查抗体来进行判断。
1  到一个正在疑似流感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可遇到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这时可采集急性期(正在发病者)和恢复期(得病后已痊愈者)的血清各10-20份,但两组要注意年龄,既往史等均衡。同时测定其对当前甲型和乙型流行株的血抑抗体,也可测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均数≥4倍于急性期病人的血清抗体几何均数,就可认为该地区流感在流行。如高不出4倍,需进行t测定。
2  到达某地区或单位时,流感流行已过去,这时可采集曾经发病过和未发病的血清各10-20份,两组同样要注意各方面的均衡。测定和判断方法可同上。但也可进行型特异的补体结合实验,如发过病的多数补体结合抗体为≥1:16,而多数未发病的均<1:16,就可认为某单位或某地区近期内发生过流感流行。
由于近来已进入信息社会,交通极方便,常常到达疫区时,类流感爆发刚开始。这时就得用常规诊断或一般快速诊断法加以判断。

治疗原则:

    因地制宜,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之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严重患者如严重肺炎,呼吸极度困难,高烧不退等,需住院治疗。

控制措施:

(一) 预防措施
1  加强流感监测    尽早发现疫情,做好疫情预测和预报,制定防范措施。更主要的是及时发现有意义的新变种,尤其大流行株,提供疫苗生产和诊断试剂制备。
2  疫苗接种    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是当今防止流感发生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当前国际上常用的流感病毒灭活苗有三种:三价,浓缩和纯化的全病毒颗粒苗;三价,浓缩和纯化的裂解苗和亚单位苗。接种对象为高危人群即年龄≥65岁或体弱多病或带慢性病。还有特殊工种人群。对卵蛋白或其他疫苗成分过敏者和不满6个月儿童禁用。在我国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日期应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疫苗接种效果好坏取决于疫苗成分是否与当时人群中流行毒株相匹配及接种时间。疫苗使用方法要按厂家使用说明书。
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目前仍处于研制阶段。
3  服用预防药物    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但对乙型无效。金刚烷胺服用者5-10%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并会导致耐金刚烷胺病毒株出现。肾和肝功能不良者对此两种药物要慎用。孕妇,婴幼儿,精神病或癫痫病患者要禁用。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 ,也称病毒唑(Virazole),在体外已证实,它既能抗甲型也能抗乙型流感,但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肯定。最近国际上已研究出一类神经氨酸酶抑制物,如4-胍(Guanidino)α-脱氧(Deoxy)-2,3-双氧氢(Didehydro) N-乙酰神经氨酸(Acetylneuraminic acid),简称GG167,  也叫 Zanamivir,它也既抗甲型也抗乙型流感,目前正处于临床适用阶段。
还有就是中草药,但它的作用机理有待于深入弄清。
4  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在预防流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5  对公众和保健人员进行基本的流感防治知识教育
(二) 患者,接触者和疫点处理
1 发现类流感疾病爆发时,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2 隔离  根据当地情况可进行当地个体或群体隔离,一般隔离7天,体温恢复正常后,隔离就可解除。
3 患者治疗  患者首先需休息,必要时应卧床或住院治疗。多饮开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要严防细菌继发性感染。在甲型流感起病48小时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3-5天,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剂量为1-9岁,5mg/kg/天,分两次,大于9岁,100mg,一天两次(如体重低于45kg,用5mg/kg/天,分两次)。
4 接触者保护  如当时发生的为甲型流感,可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进行预防,或服中草药。
5 疫点处理  患者住房可用0.5%漂白粉进行喷洒及擦摸进行消毒。也可用2-4ml乳酸/100M3或5g/100M3乳酸溶于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来杀死飞扬的病毒。
(三) 流行时处理措施
1 应立即报当地卫生部门,并逐级报中央卫生部。
2 流行严重学校和工厂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应停课和停产来防止流感蔓延开。
3 医院应临时增设上感门诊专科,增加抗流感药物供应,对医务工作者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医务人员无法正常上班。
4 备足金刚烷胺或抗病毒的中草药及一些抗菌素和对症治疗药(如退烧药物等)。
    5.所分离的流感病毒应速送国家流感中心进行鉴定和分析。

                                                                       来源:中国cdc

 

相关附件: